首页    新闻   政务   问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有趣的生物老师带出“小小科学家”

来源:遵义网 时间:2019-11-08 16:26 字号:

  日前,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名单公示,遵义市第一中学生物老师陈帮强入选。

  “我真的没想到会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这个重量级的奖,要不是听同事们提起,我都不知道有这事。”陈帮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科协先进个人、遵义市“市管专家”……尽管在教育行业硕果累累,但陈帮强告诉记者,当初进入这个领域既是兴趣爱好使然,也是命运的安排。

  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1966年出生于绥阳县风华镇农村的陈帮强,从小就喜欢大自然的各种动植物,因此对生物学专业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不过,由于这个专业基本上都在师范类院校,他1986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顾虑颇多。

  “当时我心理素质比较差,只要老师一提问我就心慌。原本是知道的,我一站起来就都搞忘记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弱,要把知识讲清楚很难。所以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老师。”

  尽管如此,为保险起见,陈帮强还是把师范类院校纳入了志愿范畴中。最终,他被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专业录取。1989年,陈帮强毕业后被分配到绥阳儒溪中学当生物老师。这一干就是12年。

  “我最后还是来了,这是命运的安排。进去之后,我发现当老师其实没那么难。”在绥阳儒溪中学,陈帮强除了在课堂上教与生物方面的知识以外,还上玉米栽培、水稻栽培等与生物有关的劳动技术课。

  什么时候该撒农药,什么时候该移栽,什么时候该抽穗.……陈帮强都带着学生去看、去观察、去体验。“这是一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课,很有意思,学生们都很喜欢。”

  为了更好地教学生如何种蘑菇,学校还专门给陈帮强建了一个近20平方米的实验基地。将玉米芯粉碎装袋,添加无机盐、蔗糖,蒸煮消毒,冷却,接入菌种,密封等等步骤,陈帮强都了如指掌。

  45天左右,蘑菇长成。“看着学生们吃着自己种植出来的蘑菇,很有成就感。”

  陈帮强栽培蘑菇的技术在当地小有名气之后,部分家长纷纷到学校来学习和咨询,有的村民甚至还把他请到家里进行当面指导。

  改进实验材料化繁为简

  在陈帮强看来,科学研究远比科学知识重要。

  多年的执教过程中,陈帮强发现课本上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课本上的实验。

  就高一课本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实验而言,陈帮强告诉记者,如果使用课本上指定的实验器材——琼脂块进行操作,很耗费时间,仅琼脂块与水混合煮沸,以及加入酚酞后等待冷却的过程就需要将近30分钟,一节40分钟的课根本就做不完整个实验。

  于是,陈帮强就想方设法结合实际情况改进实验材料,以便节约时间。凭借着多年的生活经验,他发现市面上常见的凉粉、米豆腐、地萝卜等的成分和琼脂块很接近。“我们的实验课只有一节课,用这些东西替代,一节课就能全部做完。”

  除此之外,陈帮强还发现课本上的部分实验步骤存在问题。例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使用梨或者苹果的效果最好。但将其削皮之后,裸露的果汁就会逐步被氧化,这会导致实验结果受到一定影响。而课本上没有提及如何处理氧化的步骤。“其实,我们可以先将梨或者苹果榨汁加热,四五分钟后便把它们取出。加热会使水果的酶失去活性,就可以避免被氧化。”陈帮强说。

  在很多人看来,他就是一个专挑刺的“问题”老师。

  对于教科书上某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内容,陈帮强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多次实验进行论证确定有误后,他则通过发表论文和参加比赛的方式,向社会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

  陈帮强先后在国家级杂志《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等上发表论文各种教学成果20多项。

  辅导学生获得首个一等奖

  “低进高出”,是遵义市第一中学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而在这背后,离不开陈帮强等科技辅导教师的辛苦付出。据悉,遵义一中的科技辅导主要针对高二学生,高一学生则是先学习课本知识,打好理论基础。

  截至目前,陈帮强带领学生获得的最高奖项是第十五届“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这也是贵州所有高中学校中获得的首个一等奖。

  由中国科协、中科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我国诸多青少年科技类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活动。

  2014年3月份,陈帮强发现学校后面的竹林里长着一种奇怪的菌种。查阅资料后,陈帮强得知这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真菌类食品——竹燕窝。竹燕窝和竹子是共生关系,不能人工种植,而且10月份左右才生长。“这明显与我所看到的不符,腐烂的竹叶、竹林里的塑料水管上都有竹燕窝。”这一发现,让陈帮强一下子来了兴趣。他迅速从此前自己组织的科技选修班里挑了邓小月同学,共同研究这个课题。

  选定7个观察点后,每天早上11点钟左右,陈帮强就带着邓小月在竹林里穿梭,实地观察竹燕窝的形态结构,并记录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回去后,二人就立马分析这些因素与竹燕窝生长规律的关系。

  “我们的观察一直从3月份持续到10月份。竹燕窝和竹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生关系,这一发现为以后人工栽培竹燕窝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在《探究喀斯特地貌下的校园竹燕窝生长的生态因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加持之下,邓小月获得北大降分录取的优惠资格。2016年,邓小月以超过一本线165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除了邓小月以外,在陈帮强的助推下,很多学生都获得了类似的录取优惠条件。在清华中学任教期间,陈帮强指导的学生唐龑凭借《值得开发利用的环保植物——三叶草》课题,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二等奖并被保送至厦门大学。

  据陈帮强介绍,到目前为止,他指导学生撰写论文近100篇。今年年初到现在,他已经辅导8位学生完成了4个课题。

  成立工作室培训科技老师

  教师强,则学生强。除了带学生外,陈帮强也在为培养科技教师出谋划策。2016年,遵义一中成立了陈帮强名师工作室,积极整合科技方面的优势资源。

  据陈帮强介绍,目前加入工作室的外校老师占大多数,而且以年轻老师居多。其中,教初中的老师,来参加活动的次数比较多。相比之下,高中老师由于教学任务负担较重,很多时候连会议都无法参加。

  “截至目前,加入过我们工作室的成员达到了140人左右,基本上遍布了遵义市的各个市、县(区)。”陈帮强说。考虑到道真、赤水等地区成员距遵义一中较远,只要有需要,陈帮强都会亲自前往其所在学校指导。

  在工作室里,陈帮强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年轻老师一起做课题,然后参加比赛,以此来提升年轻老师的能力。

  为了解决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陈帮强把毕业期从1年增加到了3年。“目前还留在工作室的一共有40多个老师。他们做的都还可以,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工作室平均下来每年参加比赛的课题有20多个。”

  除了工作室,陈帮强还先后为省、市培训科技教师近80次,共培训教师8000余人。2010至2014年在贵州师范大学给“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计划”生物学科进行培训讲座。

编辑:王锦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无限西安 西安第一手机APP


无限西安

榴花直播

我要留言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19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